辛亥博物館館長姚明修記者彭年 攝
  記者黃徵通訊員盧奕
  辛亥革命距今一個世紀,許多文博單位對其文物進行過多次徵集,留存在辛亥志士後裔手中的文物已不多。此外,部分文物被藏家收購,甚至進入拍賣市場,也讓文物收集困難加大。近年來,辛亥革命博物館通過媒體報道、網上徵集等多種渠道加大宣傳,激發了不少辛亥志士後裔以及民間收藏家的捐贈熱情。
  館長姚明修說:“我們對辛亥志士的崇敬之情,打動了熊秉坤之子熊輝、張難先孫女張銘歌等辛亥後裔。他們和越來越多的收藏家不僅踴躍捐贈珍貴文物,還積極提供線索,我館也成為辛亥文物一個溫暖的‘家’。”
  廣東藏家呼籲辛亥文物回到“原點”
  辛亥革命博物館2011年10月8日開館,其徵集的文物、資料中,約1/4來自捐贈。
  “第一批社會捐贈,是廣東省政府參事、廣東省收藏家協會主席陳少湘帶的頭”,姚明修介紹。
  2012年春,陳少湘經辛亥志士同盟會會員向岩之孫、武漢大學教授向虎雛“搭橋”,到辛亥革命博物館參觀。讓他感動的是,武漢市政府在寸土寸金的地方,願意用這麼大一塊地興建辛亥革命博物館,讓後人緬懷先烈。
  得知該館一直在徵集文物,他留意在心。他向廣東省收藏家協會會員呼籲:把辛亥實物捐給武昌首義之地,才能讓其發揮更大的社會價值。姚明修說:“陳少湘認為,辛亥實物應該回到它的‘原點’。”
  在陳少湘的倡議下,13位藏家積極響應,捐贈了68件(套)辛亥實物。2013年10月,廣東省收藏家協會又聯合10個省市的收藏家協會,向該館捐贈188件(套)。
  “去年這批實物中有一件孫科書錄孫中山名言軸,是收藏家向勇強從拍賣會上拍到的。他在拍賣會上講,這件藏品不是為自己拍的,而是想拍下之後捐給辛亥革命博物館,結果其他收藏家都沒有舉牌。他以4萬元拍得這件藏品,並無償捐給我們。”姚明修說。
  接市民報料“撿回”一級文物
  廣東收藏家的捐贈活動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,武漢一收藏家受其感染,捐出了自己的70餘件藏品。另一徽章收藏家無償捐出的一批藏品中,湖北諮議局議員證章被定為二級文物。
  市民也紛紛為該館提供線索。
  副館長曹波介紹,2012年10月,第一次捐贈儀式經媒體報道後,該館工作人員就接到一位市民報料,稱漢陽七里廟一處拆遷地有一塊清代的石碑,希望專家去現場鑒定。
  “我當即和兩名同事到現場察看,發現在一堆拆遷垃圾中有一塊晚清石碑露出地面,經有關部門同意,我們把它帶回館里。這塊石碑已被定為一級文物,有助於專家研究辛亥革命前期的歷史背景。”曹波說。
  辛亥後裔:家藏不如館藏
  辛亥革命元勛熊秉坤之子熊輝,也和辛亥革命博物館有著不解之緣。2012年8月,已85歲高齡的熊輝得知該館在徵集文物,主動找到曹波,說他已經聯絡好辛亥志士江炳靈的兒子江續光,希望他支持辛亥革命博物館的文物徵集工作。
  曹波記得,去江續光家的那天,武漢的氣溫高達39攝氏度,她和另一位專家攙扶著熊輝老人從武昌趕到漢口,“熊老對江續光說,‘家藏不如館藏,以後想看可以去博物館’。江續光把自己珍藏多年的與父親有關的文物、資料,全部交給了博物館”。
  去年夏天,熊輝老人走完了人生最後一程。根據他的遺願,兒子也在清理家中的藏品,並打算在博物館的協助下,出一本熊秉坤文集。
  檔案>>>
  檔案>>>
  辛亥革命博物館
  館藏:與辛亥革命歷史相關的3000餘件(套)文獻、手稿、書畫、照片、書刊、瓷器、徽章、武器、石刻等。
  地址:武昌區彭劉楊路258號
  建館:2011年10月8日
  開放時間:周二至周日9:00-17:00。團體觀眾需提前預約(電話:027-88051911)
  辛亥革命博物館是武漢市為紀念辛亥革命·武昌首義100周年興建的一座專題博物館,集陳列展示、文物收藏、宣傳教育與科學研究等功能於一體。
  博物館總建築面積2.2萬,設有1個序廳、5個基本陳列展廳和1個多功能展廳。
  基本陳列“共和之基——辛亥革命歷史陳列”,以時間為綱,以重大歷史事件、重要人物、典型文物為支撐,運用陳列展覽技術和藝術表現形式,多角度、深層次地昭示辛亥革命肇造中國共和之基、推動現代文明進程的勛績。
  開館至今已接待170多萬海內外參觀者。  (原標題:為辛亥文物找個“家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zmjwbrezrj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